
2022年5月,英国女双名将塔拉·摩尔在哥伦比亚波哥大站赛事中被检出诺龙与勃地酮阳性,随即遭到临时禁赛。2023年12月,独立法庭认定其阳性结果源于污染肉类,裁定她“不存在过错或疏忽”,摩尔得以在2024年4月复出。然而,近日国际网球诚信机构(ITIA)的上诉被体育仲裁法庭(CAS)支持,摩尔被改判四年禁赛,扣除已执行的19个月临时禁赛后,她最早需等到2028年才能重返赛场,届时36岁的她,职业生涯恐将终结。
CAS在裁决中称,摩尔“未能证明样本中诺龙浓度与食用污染肉类的情况相符”,且无法证实违规行为“非故意”。这一结论与独立法庭的判决截然相反,暴露出反兴奋剂体系中科学证据采信标准的模糊性:
1. 肉类污染类争议:类似案件中,运动员常以肉类污染为由申诉,但裁决结果差异显著。ITIA称本案诺龙浓度异常高,却未明确界定合理范围。
2. 举证责任倒置:根据《世界反兴奋剂条例》,运动员需自证“无过错”,但污染源追溯本就困难,边缘选手更缺乏资源聘请顶级专家团队。摩尔案中,独立法庭曾接受其证据,CAS却推翻结论,凸显裁决的主观性。
本案引发对反兴奋剂执法一致性的质疑。对比近年案例:
辛纳案:意大利新星两次药检阳性,但迅速与ITIA达成和解,仅缺席赛场三个月。
斯瓦泰克争议:兴奋剂检测阳性后被禁赛一个月,而且解禁后才公之于众。
而摩尔作为双打选手,收入微薄,却遭顶格处罚。这种差异折射出体育司法中资源与话语权的不平等:明星选手可通过快速和解减轻影响,而边缘运动员往往被动承受制度性风险。
摩尔案揭示了反兴奋剂体系的深层问题:
1. 维权成本高昂:长达19个月的调查与诉讼消耗了运动员的黄金运动生涯,而CAS裁决“几乎不可推翻”的特性,使申诉沦为形式。
2. 科学评估不透明:ITIA依赖“独立科学顾问”的结论,但具体评估标准未公开,运动员难以针对性抗辩。
3. 处罚与过错失衡:即便接受污染解释,四年禁赛的惩罚是否合乎比例原则?
对此公众强烈呼吁国际体育仲裁亟需系统性改进:
1、统一科学证据标准:建立公开的污染物浓度阈值指南,减少裁决任意性。
2、降低运动员举证难度:在污染误服案例中,反兴奋剂机构应承担更多举证责任。
3、审查处罚一致性:设立独立监督机构,评估同类案件的裁量尺度,避免“因人而异”。
塔拉·摩尔的遭遇并非孤例,而是反兴奋剂体系结构性缺陷的缩影。当规则执行沦为“幸存者游戏”,体育公平的核心价值便遭侵蚀。若制度无法保障“无过错者”免于重罚,那么维护纯洁性的初衷,反而可能成为摧毁运动员的利器。(来源:网球之家 作者:Mei )
下一篇 没有了